圖:這張照片是 1937年嘉農OB與在校生的合照,從排位可看出李詩計輩份(中排左四),他緊鄰著野球部長濱田、田村校長、教練近藤兵太郎而坐。蘇正生(中排左三)則坐在李詩計隔壁,前台東縣長陳建年父親陳耕元(中排右五)則坐在近藤兵太郎旁。
走進桃園大溪李騰芳古厝,偌大四合院建築,身臨環境幽靜,閉著眼冥想著過去這個家族生活場景。
這裡已成了國家級二級古蹟,1951年台灣代表隊教練李詩計,就是在這個大家族長大的,他是清朝舉人李金興的後代,出自名門的大家庭。
進入四合院左邊的廂房,是李詩計曾經生活的房間。很難理解,家境這麼好的名門弟子,怎會遠離家鄉去嘉義嘉農求學,問了李家後代才找出答案,主要和家族擁有大遍田地有關,他希望學以致用,發揚當地農業生產。
原先的人生規劃,到了嘉農之後,因為野球起了變化。李詩計1925年就讀嘉農,開始加入棒球隊,是嘉農最早期球員之一,是1931年在甲子園拿下亞軍的蘇正生等球員學長。
已逝棒球耆老簡永昌曾撰述李詩計早期在嘉農練球概況,說教練為了訓練球員接球手感,要求不准拿手套,只能拿報紙做成紙手套接硬式棒球,三天下來手掌心腫如麵龜,才習得接到球後,手掌如何緩衝球的勁道。
辛苦的練球,更激起李詩計投入棒球的鬥志。他嘉農畢業後,1930年還遠赴很重視棒球發展的日本橫濱專門學校繼續深造,也有日本名字叫做「日下詩郎」,家人當時為了讓他到日本留學,還變賣了部份家產。
後來嘉農不少球員包括陳耕元、蘇正生等人,就是追隨學長李詩計到日本橫濱專門學校就學。
相關文獻曾提及,李詩計在日本求學期間曾入選全日本代表隊迎戰來訪美國職棒明星隊,並擔任先發外野手,4打席1支安打。不過,這個部份查閱1930至1934年相關日本媒體報紙並無相關資料,仍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