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智源提供一.jpg 陳智源提供二.jpg
圖上:1969年金龍少棒隊奪得世界少棒冠軍向觀眾謝禮。(翻攝陳智源提供照片)
圖下:1969年金龍少棒隊優異表現獲總統召見。(翻攝陳智源提供照片)

 


雖然,1969年金龍少棒隊奪得世界少棒冠軍,那一年並沒有做電視轉播。

但是透過中廣轉播,金龍少棒隊在美國那一端奪得世界少棒冠軍時,台灣各地就開始響起鞭炮聲慶祝,場景就像是過年半夜除歲般熱鬧,冠軍戰主戰投手陳智源,當然成為當年最受注目的棒球英雄。

回台後,甚至被安排至各地遊街接受民眾喝采,所到之處萬人瘋迷。那樣的盛況,對陳智源人生而言,是一段很美、很難得的人生回憶;但,在贏得風光盛景時,他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陳智源摸一摸右肩後方處,說在少棒時期因為使用變化球數量過多,加上當時國內並沒有隔場隔日、限制投球數等觀念,只要學校的比賽就是一個人獨撐到底,在過度使用下投球的肩膀終於出現了問題。

包括他和郭源治進華興青少棒時都出現手臂或肩膀受傷情況,兩人有一段時間是常往台大醫院去診斷求診,結果郭源治部份是有診斷出受傷原因,反而醫生細心診療他的狀況,就是找不出肩痛的主因。

「加上自己個性比較內向,自我認定不適合棒球團體生活,所以就在高二時跟學校提出退隊的申請」,當聽到陳智源很坦直說出離開球界幾個主因時,是蠻訝異他後面提到所謂「個性」及「不適合棒球團體生活」兩個原因。

從第一代少棒英雄到每週必需到醫院報到的運動傷兵,他悟出再繼續下去,自己未來人生將會有很多的不確定,他想找回因為過去在棒球上的努力,卻長期荒廢的課業,那樣的抉擇對曾經是少棒英雄、還是高中二年級的他,是件很煎熬、很煎熬的決定。

「幸好,方水泉教練及學校最後都很支持我的決定」,即使隔了近40年的往事,陳智源回想起來那次人生最煎熬的決定,能獲得校方及師長支持時,心中還是充滿了感激,他也很爭氣,那兩年幾乎是完全封閉自己下了很多心力去苦讀。

當要挑戰當時錄取率僅百分之二十多的大學聯考時,陳智源自己也做了最壞的打算,萬一落榜了就選擇重考一年。結果,放榜那一天,他忐忑不安的心情比主投世界少棒冠軍戰還緊張,當看到自己名字落在逢甲大學機械系上時,才重現他很久未見的自信笑容。

當一位第一位考上大學的棒球國手,陳智源第一年進入校園,過去的少棒手光環不被校園學生注意也難,連在學校附近餐廳用餐,也都可以隱約聽到「他就是那位少棒魔手陳智源」,是他大學生活初期常見的困擾,他不想要這個光環,想重新塑造新的自我,回絕了學校棒球隊及社團的邀請,當同學在享受大學多采多姿社團生活時,「我只想用這四年來彌補過去學習棒球所荒廢的課業」陳智源如此說。

他大學四年苦讀也出現成果,考上了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機械博士,拿到博士學位後曾在學校擔任為期一年的訪問教授,後來他在芝加哥找到了工作,就移居至芝加哥,目前在一家John Crane專門做煉油廠設備的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

問了他,在美國棒球如此風行的國家,還曾再重拾棒球或參加社區的比賽嗎?虔誠的基督徒陳智源說「印象中只有一、兩次,教會偶而會安排我去教導教會的小孩,除此之外就很少再觸及棒球了」。

選擇平淡,完全退出球界的第一代少棒英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野球講古塾 的頭像
    野球講古塾

    做伙來找野球歷史(野球講古塾)

    野球講古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