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智源.jpg  

照片:陳智源提供



「這應該是國內最好的少棒投手!」,雖然時隔44年,陳智源忘不了恩師方水泉第一次見面時對他的讚許。

陳智源很感恩方水泉那一次知遇之恩。

中華少年棒球隊在1969年4月連輸給日本隊兩場後,棒協緊急在台灣四地尋材進行補強,方水泉教練親自南下台南棒球場選材,在南區預賽就遭到淘汰立人陳智源,也獲推薦參加那一場甄試。

投手出身的方水泉教練,為了實際瞭解每位甄試球員的實力,還特別放下身段拿捕手手套親自接少棒球員的球,當接到陳智源的快速直球時,方教練整個精神精神也振奮起來。

尤其,方水泉對陳智源外角快速直球,球壓的很低、又快、控球又精準,印象特別深刻,不吝嗇地直誇這個孩子的球威是國內少棒最好的投手,他心裡也瞭解陳智源就是中華少棒隊未來擊敗日本隊,最重要補強武器之一。

陳智源回想那一段往事時,說自己在甄選前兩個星期才第一次接觸到硬式棒球,畢竟軟式及硬式棒球大小及重量並不一樣,投球的手感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他很感念台南立人教練石榮堯在那幾天特別盯他練投硬式棒球的日子。

他更感恩方水泉知遇之恩,讓他從南區比賽遭到淘汰,藉由那次甄選獲得方水泉的提攜,才有機會獲選為第一代金龍少棒國手。

註:1969年4月棒協再加選14名球員與原本中華少棒隊18名球員,分成紅白兩隊在台中進行集訓一個月後,進行三場紅白對抗賽後,再決選出最後中華少棒隊陣容。以下為棒協從各地推薦優秀球員中加選14名球員名單。
投手:陳智源(南市立人)、曾建基(屏東潮州)、溫金明(南縣玉井)、何晉弘(台北老松)。
捕手:蔡松輝(南縣玉井)、林建良(台北老松)。
內野手:盧志誠(台北老松)、陳高昌(竹東大同)、施騰豐(台中大同)、陳弘丕(嘉義博愛)、游正宗(台中大同)。
外野手:陽來生(台東新生)、李俊杰(台南立人)、翁昇柱(嘉義崇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野球講古塾 的頭像
    野球講古塾

    做伙來找野球歷史(野球講古塾)

    野球講古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